;太溪穴;在內踝骨向后凹陷的位置,為腎經原穴,能滋陰降火,又能培陽補腎。而且,它陰陽都能調,可謂補腎的一個要穴。 無論是腎陽虛導致的怕冷、四肢冰涼、頭暈、膽小、易受驚嚇,還是腎陰虛導致的慢性咽炎、心煩、失眠、牙痛等都能通過太溪穴來治療。所以如果腎虛了,您分不清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,不知道該吃什么藥的時候,按摩這個穴位就能得到緩解。 2、第二個"老太太"--太沖
;太沖穴;在腳背上的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中間的縫隙里,為肝經的原穴,能疏肝解郁、調和氣血。像青光眼、高血壓、心腦血管疾病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治。 如果這個穴位按上去特別的疼,是老人家的話,往往說明他的血壓不正常,經常按揉可以降壓;如果是年輕的女性,一般反映她肝火比較大,愛發(fā)脾氣或者月經不調,你經常按揉可以祛肝火、調月經。 3、第三個"老太太"--太白
;太白穴;,在腳內側,大腳趾骨鼓起來的關節(jié)后下方凹陷處,為脾經的原穴,能健脾化濕、理氣和胃。像老人家因脾胃功能下降導致的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腹脹、拉肚子,便秘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改善。 脾經是少氣多血的經絡,血有余而氣不足,所以它經常出現(xiàn)氣虛的癥狀。像臉色發(fā)黃、乏力犯懶、沒有精神、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、食欲不振等就屬于這種情況。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就能很好地改善脾經經氣不足的癥狀。 涌泉、太溪、太沖、太白,均在足上,均是肝、脾、腎這三條經絡上的重要大穴。寒露過后,別忘了常常呵護他們,給自己做一次足療,就等于給全身、給內臟做了最好的保養(yǎng)。 寒露季節(jié)艾灸,除了暖腳,注意涌泉穴,體內還有太溪穴、太沖穴、太白穴。艾灸這些部位,相當于全身和內臟的最佳保養(yǎng)。